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MDD稳压二极管失效模式分析:开路、热击穿与漏电问题排查

2025-05-16 来源: 作者:深圳辰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85

关键词: MDD稳压二极管 失效模式 开路 热击穿 漏电流异常

在电子系统中,MDD稳压二极管(Zener Diode)凭借其在反向击穿区域的稳定电压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压参考、过压保护和稳压电路中。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稳压管并非“永不失手”。其失效往往会直接影响电路的供电稳定性甚至导致系统瘫痪。因此,深入了解其典型失效模式,如开路、热击穿和漏电流异常,是每位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故障排查技能。

一、开路失效:电路中的“隐形人”

开路是稳压二极管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其根本原因通常来自过载应力,如电流瞬时过大或反复冲击,导致PN结内部熔断或金属引脚虚焊。此类故障往往不容易在外观上直接判断,但从电路表现来看,稳压功能完全丧失,输出电压不再被限制,或呈现完全断开状态。

开路失效的排查方法较为简单:使用万用表在二极管两端进行正反向电阻测量,若两向均呈现无穷大电阻,可初步判定为开路。若应用在电压参考回路中,还可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偏离稳定值来判断。

二、热击穿:稳压变“炸雷”

热击穿是稳压管常见的灾难性失效形式之一。稳压管正常工作于反向击穿区,但若功率设计不合理,散热不足,器件将因长期高温积热而失控。温度升高将进一步引发热载流子累积,导致结区不可逆损伤,形成永久击穿。

此类失效通常表现为稳压二极管正反向均呈低阻状态,即导通异常。万用表测试时,两端电阻接近短路,电压钳位功能丧失,输出电压可能严重偏低。热击穿往往伴随轻微烧焦或封装变色,需要留意器件外观变化。

为预防热击穿,应确保稳压管功耗 P=VZ×IZP 在额定值之内,同时在PCB设计中预留良好的散热铜箔或搭配散热片。高温环境下尤其需要选用高温规格稳压管并谨慎计算功率裕度。

三、漏电流升高:潜藏的“隐患杀手”

漏电流失控是最难察觉的一种稳压管失效。正常情况下,稳压管在反向电压低于击穿电压时应只有极微小的反向漏电流(nA级)。一旦工艺退化、长期超温或静电冲击造成PN结损伤,漏电流便可能升高至μA甚至mA级,形成持续功耗,导致系统异常甚至误触发。

此类问题对高阻抗输入或微功耗系统影响尤为严重,例如精密ADC电路、电池供电模块等。排查时可通过精密源表测量反向电流或将稳压管从电路中取下后单独测试。

四、结语:提升可靠性的关键措施

稳压二极管虽小,但其可靠性对系统影响巨大。避免失效的关键在于:

  1. 合理选型:根据实际负载电流与电压,选择合适的击穿电压和功率等级;

  2. 稳健设计:加入限流电阻,避免因浪涌或热击穿引发灾难性故障;

  3. 布局优化:留足散热铜皮,避免过度集热;

  4. 静电防护:做好ESD设计,防止初级击穿;

  5. 品质管控:选用正规厂牌、通过AEC-Q101或ISO认证的元件。

唯有从器件选型、热管理到系统防护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提升稳压二极管在应用中的稳定性与寿命。作为FAE,我们不仅要了解器件参数,更要熟悉它在系统中的“生老病死”,才能为客户带来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app江南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