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2025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2025-07-03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86

中商情报网讯:电力设备作为现代工业与生活的基石,其技术革新、市场拓展与安全保障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深入,电力设备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电力设备的定义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类机械、电气设备及器材的总称,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从分类来看,依据其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中的作用,电力设备主要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电力设备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到地方实施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电力设备产业发展,形成了多维度、体系化的政策框架,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深化,电力设备产业将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电力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1.发电机

发电机是发电设备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发电机组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28433.9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29%。2025年1-5月,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达13742.9万千瓦。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将达到34120.7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变压器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包括运行在主干电网的电力变压器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变压器两大部分。当前中国变压器市场进入提质增效、平稳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变压器总产量达到约19.5亿kVA,较2023年增加11%。其中,高压变压器(66kV及以上)产量12.83亿kVA, 配电变压器(35kV及以下)产量6.45亿kVA。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国变压器总产量将达到21.45亿kVA。



数据来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输电设备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核心组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确实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约为6203万千米,同比增长4.7%,2024年产量约为6531万千米。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线电缆需求将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有望达6844万千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配电设备

配电网设备是指围绕从输电网或本地发电厂接收电力,并在本地或逐级向各类终端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的电力网络所涉及的相关设备。配电网设备是电力系统从发电端向用户端输送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电能能否安全、稳定、高效地抵达每一个终端用户。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配电网设备投资由3649亿元增长至39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配电网设备投资规模将达到426.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电力设备重点企业名单

中国电力设备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不仅主导国内市场,更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些企业将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电力设备行业重点企业

1.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东方电气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具备了大型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设备供应及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65.48亿元,同比上升9.93%,归母净利润为11.54亿元,同比上升27.39%。2024年,公司清洁高效能源装备收入283.6亿元,占比40.69%,可再生能源装备收入166.0亿元,占比23.8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公司输变电业务主要包括变压器、电线电缆、开关、电容器及其他输变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输变电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等。2025年一季度,特变电工实现营业总收入233.83亿元,同比下降0.77%,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降19.74%。2024年,公司电气设备产品收入223.6亿,占比22.87%,电线电缆产品收入156.9亿,占比16.05%,发电业务收入56.03亿,占比5.73%,输变电成套工程收入49.31亿,占比5.0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西电

中国西电的主营业务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检测、相关设备成套、技术研究、服务与工程承包,核心业务为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制造、研发和检测。中国西电的主导产品是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开关(GIS、GCB、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换流变压器)、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并联电抗器)、电力电容器、互感器(CVT、CT、PT)、绝缘子(电站电瓷产品、复合材料绝缘子产品)、套管、氧化锌避雷器、直流输电换流阀等。

2025年一季度,中国西电营业总收入52.61亿元,同比上升10.93%,归母净利润为2.95亿元,同比上升42.1%。2024年,公司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收入218.3亿元,占比98.4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宝胜股份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于2004年在上交所A股上市,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唯一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产品涵盖电线电缆及系统、电工新材料、航空与防务、电工电气、新能源、物流/服务等业务领域。2025年一季度,宝胜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20.49亿元,同比增长19.98%,归母净利润达到2264.76万元,同比增长10.32%。2024年,公司电力电缆收入121.2亿,占比26.15%,电气装备用电缆收入23.07亿,占比4.9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许继电气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聚焦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轨道交通及工业智能化五大核心业务,先进储能、智能运维、电力物联网、氢能产业等新兴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智能变配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智能电表、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新能源及系统集成、充换电设备及其它制造服务六类。

2025年一季度,许继电气营业总收入为23.48亿元,同比下降16.42%,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下降12.47%。2024年,公司智能变配电系统收入47.11亿,占比27.57%,智能电表收入38.66亿,占比22.62%,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收入33.52亿,占比19.61%,新能源及系统集成收入24.64亿,占比14.42%,直流输电系统收入14.44亿,占比8.45%,充换电设备及其它制造服务收入12.52亿,占比7.3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电力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政策层面,国家密集出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智能电网、特高压、新能源并网等技术升级路径,并通过财税支持、国债资金倾斜等手段加速设备更新。例如,要求到2027年能源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长超25%,直接拉动输配电、风电光伏设备改造需求,同时强化电网调峰储能、退役设备循环利用等环节的标准制定,构建了“强监管+强扶持”的政策框架,为行业注入长期确定性。

2.技术驱动行业发展

技术层面,行业正处于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点,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深度融合。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技术突破解决了新能源大范围消纳难题,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赋能电网实现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30秒内,而“光伏+储能”一体化、构网型风电技术则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尽管高端芯片、特种材料仍依赖进口,但超超临界火电、华龙一号核电等技术已实现自主化出口,技术迭代正倒逼产业链突破“卡脖子”环节,推动设备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

3.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层面,全球能源转型催生万亿级市场。国内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5%,带动储能设备、智能电表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达50GW,电化学储能占比超90%。同时,工业“双碳”改造、数据中心扩容、居民电气化率提升等场景,推动变压器、充电桩等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15年。国际市场上,东南亚、非洲电网升级需求旺盛,中国特高压技术、光伏组件出口额持续攀升,企业正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跃迁,市场需求呈现“国内结构升级+海外空间拓展”的双轮驱动特征。




app江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