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 “大胆资本” ,单个项目最高容亏 100%
关键词: 深圳大胆资本 宽容失败机制 风投创投 国资基金模式 硬科技转化
近日,深圳 “大胆资本” 相关举措引发关注,其对高风险前沿科技领域投资的宽容度持续提升,单个项目最高允许 100% 亏损的机制,正成为地方国资容错机制建设的重要参考。
作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前沿城市,深圳近期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了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涵盖 5 项勤勉尽责条件和 9 项免责情形,为实操提供清晰框架。这是深圳在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平衡上的制度性探索,旨在让科研人员安心、金融资本定心。
2024 年,深圳在全国首提 “大胆资本” 概念,与注重长期产业化布局的 “耐心资本” 形成互补。“大胆资本” 聚焦高风险前沿科技领域,鼓励主动承担风险与挑战,甚至 “大胆试错”。2025 年以来,深圳多地已落地相关实践:3 月,南山区设立总规模 5 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明确单个项目最高允许 100% 亏损;4 月,福田区在产业协同基金中提出,符合条件的早中期项目最高可获 500 万元培育引导型投资,产业协同基金的容亏比例,允许最高不超过80%亏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
这一 “天花板” 级容亏率并非深圳独有。武汉允许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单个项目最高 100% 亏损;四川明确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种子期企业或未来产业时,单个项目可 100% 亏损;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也规定,在受托机构尽责前提下,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容亏 100%。有业内人士分析,“各地国资正逐渐接受全额亏损,容错机制从‘打开大门’走向‘全面敞开’。”
2024 年 “创投 17 条” 提出优化政府出资创业投资基金考核与容错免责机制;今年国办 1 号文明确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考核,鼓励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建设。针对国资创投基金,相关政策亦推动健全考核与免责机制,支持中央企业创投基金将存续期延长至 15 年。
深圳在该领域的探索持续深化。2025 年 3 月发布的《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提出,以培育 “耐心资本”“大胆资本” 为主线,完善基金绩效考核与容错免责机制,区分基金属性提升投资积极性。方案还明确,到 2026 年底力争形成 “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和 “备案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超 1 万家” 的 “双万” 格局,并将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等三只母基金,进一步补全基金体系。
作为国内创投发源地之一,深圳已构建起特色 “国资基金模式”。截至 2024 年底,深圳国资基金超 500 支,总规模超 7000 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占比超 90%。接下来,深圳将聚焦 “20+8” 全产业链,构建覆盖投资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基金网络,确保 A 轮及更早期项目投资占比不低于 40%,并延长创新创业类基金存续期至 15 年,按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助力长期投资。
从全球首发风投创投相关地方标准,到推出 “基金 + 保险” 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方案,深圳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投资机构 “不敢投、不愿投” 难题,为硬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注入资本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