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三位高层将退休,内部架构调整

2025-08-05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
59

关键词: 英特尔 晶圆代工 高层变动 战略调整 行业竞争

近日,英特尔(Intel)旗下晶圆代工业务宣布,三位资深高管将于近期退休,此次人事变动正值新任CEO陈立武推动全面改革之际,或将对其技术开发部门(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简称TDG)及设计技术平台部门(Design Technology Platform)的业务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多方报道,TDG企业副总裁Kaizad MistryRyan Russell将退休。两人长期参与英特尔工艺技术研发,主导多项关键工作,包括先进制程节点的研发与优化。Mistry自2001年加入英特尔,主导过多个制程节点开发;Russell则专注于先进封装技术,曾推动Foveros 3D封装技术落地。

此外,设计技术平台部门企业副总裁Gary Patton亦将离任。Patton在半导体行业拥有30年经验,此前曾在IBM和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任职多年,主导IBM 7nm制程研发,加入英特尔后负责构建代工设计平台解决方案。其经验涵盖制程设计套件(PDK)开发、EDA工具验证及IP库建设,确保客户设计适配英特尔制程并实现高良率量产。 

业务架构调整与人员变动

英特尔于8月2日向员工通报上述变动,消息人士透露,英特尔正对技术开发部门的架构进行检讨,计划缩编产能规划团队,并裁撤部分工程团队的人力

这一调整被视为英特尔在晶圆代工领域优化资源分配、聚焦核心战略的一部分。与新任CEO陈立武的改革计划密切相关:

  • 成本削减目标:陈立武上任后设定年底前将全球员工总数减至7.5万人,较二季度裁员约20%,并承诺“更严谨对待芯片制造投资”。

  • 制程战略调整:英特尔下一代Intel 14A工艺开发将取决于外部大客户承诺,否则可能暂停;Intel 18A工艺则转向内部自用,以验证先进制程能力。

英特尔制造业务现由前美光制程技术老将、印度裔高管Naga Chandrasekaran领导,其于2024年加入英特尔,2025年3月接管技术开发与制造业务,推动团队重组。此次调整包括将技术开发与制造团队合并,旨在提升良率、缩短制程导入周期,并强化制程一致性。与此同时,Navid Shahriari升任执行副总裁,主责后段制程营运,推进芯粒整合(Chiplet)与先进封装技术布局。

行业影响与挑战

英特尔近年来加大晶圆代工业务投入,试图通过“IDM 2.0”战略实现制造能力的对外输出。然而,代工业务需面对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技术节点迭代速度放缓的行业瓶颈。

客户依赖问题上,Intel 14A工艺需外部大客户承诺方可推进,而台积电、三星已占据先进制程市场主导地位。良率与成本上,Intel 18A工艺若仅用于内部产品,需通过自研CPU(如Arrow Lake)验证其经济性,与台积电N3/N2工艺竞争压力显著。

此次高层变动叠加架构调整,或将加速英特尔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

有分析指出,Kaizad Mistry、Ryan Russell和Gary Patton的退休,可能影响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研发客户定制化服务领域的连续性。尤其在3nm及以下节点的量产压力下,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与经验传承成为关键变量。

未来展望

英特尔未就高层退休的具体原因及后续规划作出官方回应。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变动或与公司战略重心的转移有关——例如,优先保障内部芯片供应(如CPU、GPU等核心产品),同时对代工业务的投入进行阶段性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近期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4nm/3nm晶圆厂已进入关键阶段,其代工业务能否在2025-2026年实现盈利目标,将成为检验战略调整成效的重要指标。




app江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