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德州仪器又要涨价了,型号更广、幅度更大

2025-08-06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
73

关键词: 德州仪器 模拟芯片 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市场格局

近日,芯片市场再度传出德州仪器(TI)涨价的消息。继 6 月初首次调价后,此次涨价涉及型号更广、幅度更大,且已得到多方渠道证实,这一动作或将为持续两年多的模拟芯片市场 “价格战” 按下减速键。

8 月 1 日,疑似金融机构消息显示,TI 将在 8 月启动新一波涨价,幅度超过 6 月调整,重点涉及工控类,也有说重点包含算力产品。随后流传的邮件截图进一步显示,TI 计划于 8 月上调 DBP(分销基础价)成本,受影响零件达 6 万余个,新价格自 8 月 4 日起生效。

社交媒体上,已有从业者表示收到涨价通知。多位芯片分销商及 TI 代理商向记者确认了消息真实性,其中代理商明确提及涨价自 8 月 4 日正式启动,且以工业和车载类产品为主。“询问了几家大厂,这次调价方向很明确,就是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相关料号。” 某头部分销商负责人称。

不过市场反馈并非完全一致。有专注 TI 产品线的贸易商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正式通知,现货市场价格也未出现明显波动。“可能是分客户层级调整,中小贸易商信息滞后一些。” 该人士分析。

从产品分类看,TI此次涨价呈现三大特征:

其一,工业控制领域成为主战场,40%以上的工控类产品提价。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跃升至4.1美元(+28%)。

其二,汽车电子板块涨幅居前,车规级产品溢价显著。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上涨2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IC涨幅在18%-25%区间。

其三,消费电子与通信设备温和调价,电源管理芯片及射频前端芯片价格上浮5%-15%。值得注意的是,TI第二季度通信设备营收同比激增50%,调价或与其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TI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涨价幅度预计大于今年6月的涨价水平,涨价产品覆盖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数字隔离、隔离驱动等主流产品,其中工控类芯片与算力相关芯片为重点调整对象,而且调价范围不仅涉及终端客户,还覆盖了除超级大客户外的几乎所有客户群体,且价格上调将通过代理商传导至分销渠道,甚至在途货物也面临价格上调。

据悉,这次的涨价背后有多重原因。成本压力是重要因素之一,德州仪器中国区毛利率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原材料(如高纯度硅片)价格上涨,促使其调价以缓解利润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与 6 月情况类似,均未见到 TI 原厂官方涨价函。由于 TI 在国内的多数市场参与者为贸易商,难以直接与原厂沟通,信息主要通过行业内小道消息传播,导致市场对涨价细节的认知仍存在混乱。

有分析认为,TI的持续涨价可能会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影响,因为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TI业绩除汽车外,均已进入复苏轨道

TI 的调价动作,与其近期业绩回暖的趋势形成呼应。财报数据显示,TI 自 2022 年四季度起经历了近两年来的营收下滑,进入 2025 年,TI 业绩显著反弹:一季度营收 40.69亿美元,同比增长 11%;二季度营收 4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上半年累计营收达 85.2 亿美元。其五大核心终端市场中,除汽车外均已进入复苏轨道。

细分领域来看,二季度工业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近 20%,环比增长中双位数,所有子部门全面增长;个人电子产品同比增长约 25%,环比增长高个位数;企业系统与通信设备表现更为强劲,同比增幅分别达 40%、50% 以上。

“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修复,为 TI 调整价格提供了底气。” 某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2024 年 TI 现货市场需求疲软,2025 年初虽整体平淡,但 PPV 类产品需求仍有支撑,二季度关税风波曾短暂推高报价,后续虽关税取消,但市场需求韧性已逐步显现。

相比之下,汽车市场复苏节奏较慢。TI 财报显示,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仅为中个位数增长,环比甚至出现低个位数下滑。TI 首席执行官哈维夫・伊兰在业绩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汽车市场尚未复苏,其巅峰期比工业晚一年左右,预计将是最后一个回暖的领域。”

行业格局分化模拟芯片触底争议犹存

TI 的调价并非孤立事件,全球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需求与价格的调整周期中。从同行业绩来看,行业分化态势明显:

ADI(亚德诺)二季度营收 2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超市场预期,其首席财务官称 “所有终端市场和地区订单量均加速增长”,积压订单持续环比上升;ST(意法半导体)则遭遇自 2013 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二季度营收 27.7 亿美元,同比下滑 14.4%,模拟产品、MEMS与传感器 (AM&S) 子产品部营收下降15.2%,主要原因是模拟产品销售下降;NXP(恩智浦)二季度营收 29.26 亿美元,同比下滑 6%,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58.6% 降至 56.5%。

对于行业是否触底,市场仍存分歧。支持复苏论者认为,TI、ADI 等龙头业绩反弹,叠加库存水平下降,预示行业已进入周期性好转阶段。英国分销商 Anglia 营销总监 John Bowman 观察到,“许多供应商担心,若客户不及时备货,年底可能因交货周期延长面临断供风险”。

但谨慎观点同样存在。分析指出,二季度市场需求受关税风波引发的 “囤货效应” 影响较大,TI 在财报中也提及 “客户库存处于低位时存在补库需求”,这种短期需求脉冲能否转化为持续复苏动能,仍需观察。此外,ST 等企业的业绩承压,也表明行业复苏并非全面性的。

TI 的价格调整与市场策略转变,为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带来了结构性机会。2023 年 5 月,TI 曾在国内发起激进价格战,导致思瑞浦、纳芯微等本土企业被迫跟进,行业整体毛利率承压。而当前 TI 策略已从 “低价抢份额” 转向 “保利润率”,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优化结构,这为国产厂商争取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

终端客户的替代需求也在升温。多家国产芯片分销商表示,近期接到的 TI、ADI 产品替代订单明显增多。“以前是我们主动推替代方案,现在很多客户会主动来问国产型号。” 某代理商负责人称。




app江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