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巨头海外市场大爆发:出口飙升220% 国内产能过剩寻求出路
关键词: 中国电池产业 中国电池出口 电池关税壁垒 宁德时代 储能电池
据《Oilprice》报导,尽管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电池产业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强劲的海外需求,出口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储能联盟的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电池储能企业共获得约200 份海外订单,总容量达186 吉瓦时(GWh),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220%。
这波海外热潮是业者在国内产能压力下积极寻求出路的结果。去年,由于多年的大规模投资和扩张,中国电池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曾暴跌至最高容量的三分之一。这不仅使小型制造商面临严峻压力,加剧了产业整合,也迫使生产商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关税压力与生产本地化
然而,中国电池巨头在海外扩张的道路上也面临华盛顿关税壁垒的挑战。在总计186 GWh 的海外订单中,由于川普政府征收的高额关税,来自美国的订单量仅为5.34 GWh,占比不到3%。相较之下,近60% 的订单来自中东、欧洲和澳洲。
业者体认到,在关税风险日增的背景下,单纯出口已不足以维持竞争力。宁德时代董事长高纪凡说:「以前业内常说,不走向海外就退出游戏;现在,由于关税问题,光是出口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国外进行本地化生产」。
中国企业正积极使生产基地多元化,以减轻华盛顿的关税风险。例如,中国太阳能制造商已将约80% 的海外产能(包括太阳能晶圆、电池和模组) 安装在东南亚。
北京政策支持与企业表现
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国内市场也出现了反弹迹象。中国国家能源局(NEA) 最近公布了一项计画,将动用2500 亿元人民币(约320 亿美元) 的新投资,目标是到2027 年建成180 吉瓦(GW) 的新能源储能容量。
在基本面持续改善的驱动下,营运于储能领域的中国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强劲的增长数据。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CATL) 报告称,2025 年上半年营运收入达1,788.86 亿元人民币(251.5 亿美元),同比增长7.3%;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304.85 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3.33%。宁德时代指出,这得益于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对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全球市场趋势与美国储能爆炸性增长
电池储能的扩张是全球性趋势。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 预计,到2034 年,全球电池储能投资将达到约1.2 兆美元,以支持同期新增超过5,900 GW 风能和太阳能容量的部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市场正蓬勃发展:自2020 年以来,美国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容量猛增了15 倍,达到近30,000 兆瓦(MW)。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池价格自2022 年以来下降了40%。目前,美国有19 个州安装了100 MW 或以上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