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产业生态 市场规模 用户规模 重点企业 发展前景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技术实现快速追赶,成本大幅下降。在“人工智能+”政策引导下,从通用大模型到垂直领域应用全面开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以深度求索、百度、腾讯、字节跳动、月之暗面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开源、多模态、长文本等差异化技术路线,推动AI技术在各个行业加速落地,重塑生产与创作方式。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自主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创新型人工智能。其核心在于通过海量数据训练模型,捕捉数据中的模式与关联,进而创造出与原始数据相似但具有独特性的新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已构建起一套系统的政策体系,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与规范应用。例如,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超过70%等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则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发掘和培育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底座、“人工智能+制造”等方向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此外,为了规范技术应用,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显式和隐式标识,以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晰秩序。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
1.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与迭代,新应用、新场景密集涌现,赋能千行百业。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系列专题之中国生成式AI产业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23亿美元扩张至2024年的约1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0.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到285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增长显著。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系列专题之中国生成式AI产业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达36.5%,较2024年12月提升18.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数量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系列专题之中国生成式AI产业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备案240款。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025年1-8月新增备案236款。

数据来源:国家网信办、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使用率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格局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豆包和DeepSeek的用户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系列专题之中国生成式AI产业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半年,使用过豆包的用户在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中的比例为72.2%,使用过DeepSeek的用户在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中的比例为62%,使用过腾讯元宝、Kimi、文心一言的用户比例分别为16.5%、16.4%、12.2%。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目的
应用场景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达80.9%;用来生成或处理文本的用户比例为36.0%;用来生成图片、视频的用户比例为33.0%。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
1.深度求索
深度求索(DeepSeek)是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性创新者,专注于大语言模型研发,以其完全开源、高性能和极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大幅降低了AI应用门槛。公司推出的DeepSeek系列模型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生成等核心能力上表现出色,推理成本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几十分之一,打破了算力垄断的传统模式,有力推动了生成式AI技术的普惠化发展,成为挑战国际科技巨头主导地位的重要力量。
2.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已构建起从底层模型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布局,其核心产品豆包大模型在国内处于第一阵营,具备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日均tokens调用量增长迅猛,截至2025年9月底已突破30万亿。通过其“一盘棋”式战略,公司将AI技术深度整合进抖音、飞书等内部业务以及汽车、手机、金融等外部企业服务中,并凭借火山引擎将模型能力以行业领先的成本效益开放给企业客户,推动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落地。
3.腾讯
腾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已构建起从混元大模型技术底座到产业应用的全栈布局。其混元大模型家族不仅包括在权威评测中跻身全球前列的快思考基座模型,还涵盖了深度思考以及图像、视频、3D等多模态生成模型,并已全面拥抱开源。通过腾讯元宝等原生AI产品以及赋能微信、腾讯会议等内部生态,AI已深度触达用户;对外,腾讯云则通过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和全面开放的AI能力,将技术红利释放至金融、医疗、办公等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智能化落地。
2025年上半年,腾讯实现营业收入3645.26亿元,同比增长13.69%,股东应占溢利1034.49亿元,同比增长15.5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月之暗面
月之暗面(Moonshot AI)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其最知名的产品是Kimi智能助手。公司以突破性的长文本处理能力作为技术核心,使Kimi能够支持高达200万字的无损上下文输入,这使其在文档理解、资料整理等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的任务中表现出色。月之暗面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机构的研发人才,其技术实力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在2024年完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估值达到25亿美元,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
5.百度
百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已构建起从芯片、框架、模型到行业应用的全栈技术布局,其核心大模型技术不仅涵盖文心系列,更通过“蒸汽机”等音视频一体化生成大模型实现了AI长视频的实时交互生成,突破了传统10秒左右的时长限制。凭借在人工智能全领域专利连续七年国内第一的实力,百度正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生成式AI能力已通过智能云等平台深入金融、医疗、内容创作等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智能化的规模落地。
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总收入为327.13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73.22亿元。2025年上半年,百度总收入合计达到651.65亿元,归属净利润合计达到150.39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体系完善
中国政府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构建“发展-安全-治理”三位一体框架,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增长极、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社会),配套算力协同共享、公共数据开放、算法备案等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与合规发展。例如,北京归集高质量训练数据集、浙江杭州图灵小镇发展AI服务器,形成“东数西算”算力布局,保障AI产业全链条合规高效运行。
2.技术突破与生态活跃
中国在生成式AI技术领域实现多维度突破,如DeepSeek的R1推理模型、阿里巴巴Qwen2.5系列大模型在智能水平上比肩国际前沿,开源生态繁荣(如DeepSeek开源权重模型)推动中小企业定制开发,算力规模全球第二(占33%),支撑多模态生成能力提升(如文生图、文生视频跨模态融合)。2025年,中国生成式AI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形成“头部引领、梯度并进”的创新格局。
3.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广阔
生成式AI用户规模达5.15亿,普及率36.5%,覆盖企业服务(如金城银行质检自动化)、内容创作(如DALL-E文生图)、医疗诊断(如医智联影像识别准确率超97%)、教育(智能学伴)、工业(智能制造装备)、农业(智能农机)等多领域。2025年前四个月,人工智能相关投融资事件362起,金额403.9亿元,机器人、硬件与技术、传统行业应用领域投融资规模居前三,推动“模型即服务”模式渗透C端与B端场景,形成“点状突破、全域拓展”的商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