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汽车芯片“双破亿”领跑国产,杰发科技锚定汽车智能化攻坚

2025-11-04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125

关键词: 杰发科技,汽车芯片,双破亿,产品战略,集团协同

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的SoC与MCU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亿颗大关,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中国的汽车工业GDP去年高达近11万亿,在科技领域中,汽车赛道肯定是最能盈利的行业。”在近日举办的四维图新2025 EVOLUTION创想大会上,四维图新CEO程鹏表示,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的SoC与MCU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亿颗大关,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四维图新CEO程鹏

全维布局构建产业根基

杰发科技副总经理胡小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2013年起,杰发科技前瞻性切入汽车电子芯片设计领域,作为国内首家专注该赛道的企业,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通过推出国内首款汽车SoC芯片、首款汽车MCU芯片等标志性成果,历经十余年技术深耕,成功构建起涵盖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双重壁垒,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四维图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AC8015芯片已在前装量产车型超百款,总出货量达500万套片,出海比例超过50%。MCU系列不仅全部符合车规标准,也能符合不同类别的、不同功能安全级别、性能安全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杰发科技芯片配套的通用性软件、ABM、DSP都是免费的,模拟IP 100%自研,数字IP 90%以上自研,超过85%产品的封装测试都是在大陆完成。用程鹏的话来说,就是,“能够确保我们在动荡和不确定性中提供一个更确定的选择。”

区别于单一芯片类型研发策略,杰发科技构建了覆盖车身控制、智能座舱、传感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完整产品体系。通过全维度产品布局,公司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集成化解决方案,还能实现不同产品线间的技术协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技术竞争力与市场响应能力。

“汽车是最复杂的产品之一,平均有2万个零部件,每家车企的一级供应商数量在100家到400家之间,形成了最复杂、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2万个零部件中,我们能提供500个关键部件。”程鹏说。

在客户合作层面,杰发科技建立了覆盖国内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ier1)、主机厂及国际主机厂的多元化客户体系。通过与全球优质客户开展深度技术合作与项目协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同步构建起稳定的市场渠道,推动产品市场认可度与渗透率持续提升。

双轨驱动产品战略,推进高端突破与细分深耕

如今,汽车产业正迎来“大算力、大模型、舱驾一体”的时代,为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杰发科技实施了“巩固中低端市场优势、突破高端技术壁垒、细化产品应用场景”的差异化产品战略,意在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向驱动。

在程鹏眼里,性价比是最大的利器。于是,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AC8015、AC8025两款产品凭借稳定性能与高性价比优势,牢牢占据着国内中低端市场主导地位,不断挤压高通、MTK等国际厂商市场空间;MCU芯片领域,7811、7801两款产品以精准市场定位与极致性价比,成为行业标杆产品,出货量持续领跑国内MCU市场。

据胡小立透露,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座舱/舱驾一体芯片AC8035,将规划集成300K左右的通用算力与100T左右的NPU算力,支持AI大模型运行与舱驾一体应用需求,有效填补国内中高阶座舱芯片技术空白。针对当前高通、MTK等高算力芯片在单舱场景下NPU算力不足的技术痛点,杰发科技还创新提出“大算力芯片+AI Box”硬件组合方案,通过算力扩展实现舱驾一体技术路线的长期兼容。

在产品精细化布局维度,杰发科技聚焦MCU产品进行深度优化。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对存储容量、计算性能的差异化需求,系统规划MCU产品序列,通过型号细分提升产品与应用场景的适配精度,实现产品价值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深化集团协同创造价值

作为四维图新旗下核心业务单元,通过强化集团内部协同效应,构建“极致性价比”产品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放合作策略,保持市场竞争灵活性与技术创新活力,正成为杰发科技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杰发科技总经理毕垒看来,整个四维图新集团布局当中,不同产线之间的关系有两层:

在内部协同层,杰发科技与四维图新各业务板块形成“双向赋能、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一方面,杰发科技的芯片软件技术与算法能力,为集团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集团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与应用场景,为杰发科技产品研发提供市场导向,通过客户资源共享降低市场拓展成本。

在外部合作层,杰发科技秉持开放合作理念,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分别与地平线和高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联合技术研发。这种“内部协同+外部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既保障了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稳定性,又通过外部竞争压力促进企业持续创新,避免内部资源依赖导致的发展僵化。

在谈及关于“极致性价比”产品策略的实现路径时,毕垒提出三项核心举措:一是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在确保功能安全前提下,消除硬件、软件及算力资源冗余;二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分摊研发投入与供应链成本;三是精准定位主流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小众高端市场,以规模化销售推动成本持续下降。

“极致性价比并不是低端,而是用户负担同样的成本所获得的体验差别。”毕垒强调说,四维图新的极致性价比,不但体现在产品打磨上,还体现在锚定市场选择上,“我们不做最高端、极其小众、看起来很酷炫的产品,我们是满足主流的市场需要。”

前瞻布局增量市场

针对国产化替代进程,胡小立指出,当前国产汽车芯片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以MCU 芯片为例,国产化率不足5%;在SoC芯片领域,国产替代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智能座舱市场,中高阶产品仍需技术突破。所以,短期来看,2018-2019年芯片短缺引发的行业扩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采用非盈利策略参与竞争。从长期发展趋势判断,随着行业整合推进,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国产企业有望在更多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我们需要从中长期的角度去看,这个内卷过程结束之后,整个行业稳定下来之后,才会是更加良性的情况。这个红海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亮眼的成绩。”胡小立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国内企业已在部分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如地平线的辅助驾驶芯片已具备与英伟达Orin、Thor等产品的竞争实力,杰发科技的中低端智能座舱芯片也实现了对国际产品的有效替代。

“接下来,我们不断要去布局中高端芯片,跟国内的同行有更多的合作,相互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抱团,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他同时指出,从技术发展角度看,“大算力+大模型”将成为核心技术方向,“中央计算单元+区域控制”的电子电器架构将引领汽车电子系统变革。这种架构不仅能够实现汽车产品的标准化迭代升级,还为功能扩展提供技术支持,而多模态交互等创新应用的实现,高度依赖AI大模型与大算力芯片的技术支撑。

此外,在增量市场布局层面,杰发科技还将具身智能领域纳入战略视野。毕垒表示,企业在汽车MCU研发过程中积累的边缘AI技术与电机驱动算法,与具身智能技术需求具有高度适配性。在四维面向汽车的供应链中,约有75%可复用至机器人、无人机、割草机、扫地机等产品,汽车供应链的工业属性高度适配这些领域。

基于此,杰发科技计划采取“技术先行落地汽车市场,待行业成熟后迁移至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策略,通过“汽车市场筑基、增量市场突破”的战略路径,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具身智能这个市场一定会爆发,而且是巨大的爆发,但短期内没那么快。”毕垒说,割草机不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领域还没有找到创造特别价值的产品,目前还在拼技术能力的储备。“我们的能力会先在汽车上落地,等待具身智能去迁移。”

在回应如何看待车企“全栈自研”芯片的发展趋势时,毕垒强调说,前期车企“全栈自研”热潮更多源于市场快速迭代需求,而当前行业已逐步转向“全栈可控”的发展理念。换句话说,就是“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他认为,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随着市场成熟与产品形态固化,“专业化分工”将成为主流模式,车企将更倾向于与专业芯片厂商开展合作,以实现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责编:Lefeng.shao





app江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