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欣博跃:信念的力量 像信徒一样打造品牌
2023-07-26 来源: 原创文章
98615

关键词:欣博跃李俊

如何去用文字描述并传递成功企业家的理念,抑或其经营哲学,有时执笔者难免会不自觉地陷入成功者经验主义的窠臼。韩愈的《师说》中曾经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以成功者为师,可以明得失而知礼;以成功者的经历为师,可以知大势而践行。

欣博跃创始人:李俊


选定目标便落子无悔


“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并工作几年以后,我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当时的想法,要么选硅谷,要么回国去香港或上海。”李俊说道。世纪之初的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在全球化的浪潮催生中,中国与世界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走向世界”与“走进中国”这两种理念,逐渐变成一种天然的双向奔赴。


为了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李俊首先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家乡——香港,入职了一家电讯公司。基于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李俊在短短的数月就完成了在香港职场的三级跳,在半年内从销售岗位晋级为公司总经理。但“太容易赚钱”的传统生意却没有给他的内心带来多大波澜,激不起他对于事业的渴望。这种没有太多成绩感的状态被他戏称为是“如同水杯里的波纹般翻不起大浪”。


“也许是价值观取向的原因,我希望在迎接挑战的同时去发展事业,在未知的路径上使用新方法,用创新产品去赢得市场,套用热剧中的一句话就是风雨越大鱼越贵。”李俊分享道。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的特区深圳,处在香港与内地市场的接驳带,这种绝佳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以产品为驱动力的基础模式后,肯定会逐步升级为以产业链为推动力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最终会带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跨越与提升,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李俊表示。最终他来到了深圳,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



在职业生涯和人生之旅的启航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内核”,对目标的追逐要保有近乎“固执”与“执拗”的态度,并笃定前行,才会未来可期。“选定了,就要做下去,很多人往往是虎头蛇尾,而不能持之以恒,关键在于缺乏信念。”李总进一步阐述。“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保持对自我的敏锐内省,通过适度的自我思考,最终在信念的加持下,实现自我进化,直抵终极目标。”


创业之初,李总经历了人生的辉煌,办公地点从三尺柜台,转换成赛格广场高层的写字楼。企业扩张的太快的时候,很多员工他都叫不出名字了。机会与风险并存,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为业务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几家大客户,在出现货款无法追回情况时,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韩国现代旗下的电子公司、对接电讯公司业务的中间商出现了经营困难,货款无法收回。在资金链断裂的前提下,李总支付了全部员工工资,遣散了公司员工,并开始独立做业务分批偿还供应商货款。


“经历风雨挫折,甚至是越挫越勇,终究强大的内心会战胜一切困难。”李总平静的说道。“在偿还债务的压力下,心理状态难免会有落差,学会面对失败之后的自身角色,面对和接纳这种失败,重拾信心,这些必修课一门也不能少。在跌宕起伏间要重新锚定位置,厘清发展思路,做好发展计划书和事业路线图。”



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李总在困境中再一次崛起,在财富广场购买了自己的写字楼。公司业务重新起步,2010年12月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李总开始了一路高歌的新征程。


现如今欣博跃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软件开发、外观设计、模具制造、产品解决方案提供、产品制造、终端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欣博跃与诸多全球性领军企业保持着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已获得“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设有“广东省高端WiFi网通及云端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中国海关总署授予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板企业”;2023年被评为“2021龙华区外贸百强企业”。欣博跃与吉首大学、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成果实效转化。同时已获得欧洲外观专利 13 项,美国专利 4 项,国内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11 项。在“高端接口扩展器”领域,欣博跃在海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8%,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1.2%。


“卷”才是正常状态


“有想法就要去执行,合理利用好各种工具,把主动权紧紧地握在手中,让想法落地才能做到不负韶华,不负理想与使命。”


客观而论,前些年中国品牌的口碑并不理想,打着“模仿外衣”四处抄袭的低劣之行径可谓数不胜数,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着市场,严重的损害了企业原创动力和品牌形象。


“当然,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的规则绝非简单的单方面努力所能改变,规则的制定者、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消费者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叠加,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加强专利保护、提升品质保障等多方面的建设是缺一不可。”李俊表示。


早期的贸易公司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走重资产的道路,拥有自己的实体工厂。制造业当家,才能让实体经济愈加强健有力,构筑起坚实具有韧性的生产链供应链。重新起步的欣博跃从“无线网通产品”、“接口扩展器”领域开始着手,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多屏幕扩展设备的研发。欣博跃始终寻求以技术创新来带动用户体验感的提升。以高于行业标准要求生产优质产品,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在一手抓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同时,另一只手要侧重品牌建设。“建立品牌,就是创造企业的发声渠道,让企业的设计理念与心声直达消费者的内心,品牌是品质的扩音器,也是价值赋能的加速器。”李总进一步表示。“做品牌可比研发的成本要高,但还是要做,而且必须做好,让品牌价值物有所值。”


李总非常珍视品牌,目前已经拥有了3个全球注册的商标。他讲述了曾经为夺回品牌而在海外打了6、7年的官司,对方误以为通过诉讼纠纷就能吓退其对品牌的权利。“品牌是载体,承载着我们的初心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等等一切,所以我对夺回属于我们的品牌是不惜一切代价,决不能让对方得逞。”


有了制造业做基础,有了品牌价值做支撑,还要坚持不断创新。创新要“跑快点”,领先一步,不管是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保持领先,保持危机感,甚至是自造危机,“卷”起不停歇的前进步伐。


信徒的信念之路


面对风浪,拥有强大的信念支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并为“相信”倾尽一切的力量。“一定要主导自己的事业,有绝对的主宰与控制能力。这种信念始终贯穿于我的事业,从未缺失这种坚韧。”李总说道。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编辑,人生剧本的角色由自己生动演绎。从阅历、兴趣、思想、选择等作为起点出发,找到发挥信念赋能的行业价值、社会价值的着力点,去释放输出能量,绽放独有的精彩。


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对机会的准确把握,结合自我认知的清晰定位,不断地对品牌进行创新迭代。“欣博跃立足于欧美市场,并获得市场认可,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现在,我们开始在拉美、中东等地区布局,丰富在新兴市场的资源搭配,这种多元且包容的市场构成,能够为欣博跃提供健康发展空间。”李总介绍道。



欣博跃始终瞄准中高端商务市场开拓业务,极大的塑造了品牌价值形象,也精准的定位了自身客户的市场画像。“客户要便宜货,并不是好事,一味的价格妥协,最终做烂品牌,在市场中消失不见。向更高附加值的市场迈进,那里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蓝海。”他感慨道。“曾经在香港的展会上,我看到一家模仿欣博跃的公司展位,其徒有虚表的模仿,包藏着粗制滥造。这一定是一家没有信念的公司,一家没有未来的公司。”


我们相信摆烂的企业会越来越少,拥有信念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这是一场信徒的洗礼路途。


赋能他人长久成长


真正厉害的人是能够培养人,独行者速,众行者远。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携伴同行”。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探索团队协同共同前行的方法策略。


“公司人才积累,就是能干硬活、打硬仗,一旦野蛮人在撞门时,短兵相接,勇往向前。”李总表示。“拼,就是团队的真实写照,也是检验成色的试金石,把足够优秀的人才带出来,让其独当一面。”


任何团队都是要磨炼的,如何锻炼人才、选拔人才,涉及到试错成本,如何控制试错成本,又更快地培养和满足内部所需要的岗位要求、素养技能,是欣博跃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


“trial and error(试错)是一个过程,失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包容甚至是容忍失败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成功路径,牵扯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团队不是我老板一个人够聪明,而是我的信念与员工同频,产生共鸣,大家知行合一,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李总解析道。



当在访谈时,欣博跃一支团队正在飞往新加坡、美国,开始游学之旅。将中层干部“送出去”,将他们“浸泡在合适的语境里”,以此达到社会心理学的“人在情境中”。


向外,“把他们'赶'出去,去感受,去试错,去验证方向,带着收获回来,带着眼界去做好事情。”李总解释道。“说再多也没有用,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怎么精彩?去了就知道了,我们的产品怎么服务欧美客户,去了就知道当地的生活环境、消费习惯。一切都顺应环境,理解市场对我们欣博跃的苛刻要求,我们要习惯与之为伍,这样会激发我们亢奋的胜利欲望。”


向内,做好“做管带放”,培养更多能够“培养人才”的干部。首先,任何领导一定是胜任本职岗位,做得到,做的优秀;其次,管得了团队,能服众;接着,就是带,带新人“脱离”原有状态,进阶提升。通过轮岗,可以将人才的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多项要素适配,加速综合能力的成长。放开思想束缚,大胆的走出“舒适圈”,更加要有“请进来”的气魄,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欣博跃的大家庭中来。构建融合共生的公司价值体系。给团队赋能,是一种价值传递,有助于团队成长。


产能充沛服务市场


知识是有“时效性”的,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应用现在,创新的逻辑要求产品必须抓住用户的脉络,符合当代主流技术规范,满足消费受众的潜在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精准切入,做好产品集群衍生的价值牵引,要明白一种产品不可能通吃一切。”李总说道。


“产品狂人”——欣博跃拥有7、8倍于业内企业的产品量,得益于其创新动能与充沛的产能。“成为一家伟大的产品公司,去创造、去智造、去服务最严格的市场,倒逼企业进步,必然能实现更远大的蓝图。”他坚定地说。


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韧性,要将企业纳入全球贸易体系,需要构建长效且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产业链,打造“全球生意,本地知道”的服务感知,以国际视野布局,并做好本地化服务。要做好这一切需要更为敏锐捕捉市场趋势、动态,推动各种生产要素重配,抛开买方多与寡而与卖方多与寡的判断标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赛道去狂奔。


成功的定义被演化、修饰,或者断章取义。成功者妄图垄断诠释成功,但那都是只言片语、以偏概全的词汇堆砌,把部分成功生搬硬套,“覆盖”整体的成功视角。


正如在专访中李俊所讲的——全部成功才是成功,部分的成功不算成功。犹如战争与战役,以大局观看待一城一地之得失,赢得战争。当身处时代红利,唾手可得的成就缺乏了“传奇色彩”,而平凡的世界,成功者会蹚出不凡的成功。


也许,写到这里对于信念的力量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企业家创建品牌,并为品牌赋能,传递企业文化价值观,这曲折艰难地过程足以触动我们每个人内心。我们不得不感慨成功企业家的感染力,用他自身的经历分享一个品牌、一家公司、一种力量。时间会给出一切,向前走,朝着梦想的方向,传播亲手缔造的品牌故事。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