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700亿,国产智能手机芯片第一股冲击IPO!
关键词: 紫光展锐 IPO 智能手机芯片 技术发展 市场竞争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日,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消息,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6月27日在上海证监局完成了IPO辅导备案工作,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如果上市顺利,紫光展锐有望成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第一股。
消息显示,自2024年底开始,紫光展锐先后已经完成两轮股权融资,总规模达到60亿元左右,而在此轮融资后,紫光展锐的估值已经达到近700亿元。
国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紫光展锐的前身主要是展讯通信与锐迪科,尤其是展讯通信,这是一群由数十位在海外留学归来的清华学子所创办的企业,立志要研发出中国自主知识产业的手机基带芯片。
到了2003年,更是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GPRS手机基带芯片和协议栈软件,该系列芯片集成了完整的GSM/GPRS基带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还具备多种功能,如内置MP3播放器、支持百万像素数码拍照、支持U盘功能、支持MMC/SD卡等。
2004年更是发布了全球首颗TD-SCDMA/GSM双模基带芯片,解决中国3G标准终端芯片缺失问题。2011年推出全球首款40nm TD多模芯片,2012年发布首款TD-LTE基带芯片SC9610,推动4G商用。
到2013年,紫光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展讯,2014年以9.07亿美元收购射频芯片企业锐迪科,随后将这两家企业正式合并为“紫光展锐”,创造出了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并且该公司的定位,是直接对标高通、联发科。
在合并之后,紫光展锐也没有听下技术发展的步伐,随后在2016年推出28nm及16nm工艺的4G芯片,例如SC9850,推动TD-LTE大规模商用,LTE芯片年销量超1亿套,同比增长574%,覆盖全球20余国。
同时,还主攻新兴市场例如非洲、东南亚等地,为传音、中兴等品牌提供低成本方案,奠定这些品牌在当地中低端的市场基础。
进入到5G时代后,2019年更是推出了采用12nm工艺的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支持NSA/SA双模,瞄准物联网和工业场景。2020年,顺势推出首款5G SoC虎贲T7520,该款芯片采用6nm 制程,集成5G基带,性能接近主流的中端芯片。
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SoC市场份额排名,联发科以36%的市占率排名第一,高通以28%份额居第二,苹果以17%份额排名第三,紫光展锐则以10%的份额排名第四。
此外,据Omdia的报告显示,紫光展锐作为中国国产芯片代表,获得了小米手机2%的供应市占。而从价格区间来看,联发科的SoC在小米手机出货中有95%运用在400美元以下的产品,而5%的产品在400美元以上。
高通供应小米智能手机的SoC中,有20%的产品应用在小米4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中。相比之下,紫光展锐供应的芯片几乎100%应用在小米1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产品中。
不过在今年的MWC 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准备推出两款智能手机,一款售价249欧元,搭载紫光展锐T8300处理器,另一款售价299欧元,搭载紫光展锐T9100处理器,显然意味着紫光展锐也在向着中高端手机产品发起冲击。
再次走向IPO
作为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是全球仅有的3家具备5G手机芯片公开市场供应能力的企业之一,另外两家则是联发科与高通。产品覆盖智能手机SoC、基带芯片、车规级芯片、物联网芯片等,客户包括荣耀、三星、摩托罗拉、小米、中兴等500多家品牌。
其实紫光展锐过去已经谋求IPO多年,早在2019年该公司便启动了科创板上市计划,并完成了Pre-IPO轮融资,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申报上市。但因2020年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及破产重组,上市计划暂缓。
而从后续紫光展锐发布的公告显示,Pre-IPO轮融资,获得了国家大基金一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注资50亿元,并通过股权转让引入22家投资者注资73.66亿元,投前估值达500亿元。
尽管此次上市计划受阻,但随着紫光集团重组完成,便开始加速推动紫光展锐的资本化。到2024年,紫光展锐董事会已表决通过新一轮股权融资,本轮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投资方包括京沪两地国资平台,以及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弘毅投资等金融机构。
在此轮融资前,紫光展讯为紫光展锐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5.23%,其次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3.96%;英特尔作为第三股东,持股11.87%。
而到了2024年11月,紫光展锐再次宣布,在此前已经完成了40亿元股权融资的基础上,近期将再完成近20亿元股权增资,增资方正是当时刚刚回归的紫光展锐创始人、董事、首席战略顾问陈大同旗下的元禾璞华。在该轮股权融资完成后,紫光展锐的投后估值可能已达700亿元左右。
从紫光展锐的历史业绩来看,尽管还未上市,但仍有着不俗的表现,2021年、2022年两年间,紫光展锐分别实现营收117亿元、140亿元,同比增长78%、20%。而到了2023年,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2%,但紫光展锐的营收仍然突破了130亿元,到了2024年,紫光展锐营收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1%。
与此同时,紫光展锐的研发投入却没有跟上行业水平。消息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22%,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约为31.9亿元,累计申请专利超5500项,其中97%为发明专利。
不过由于紫光展锐在全球场测覆盖超过140个国家于地区,需要适配超过270家运营商网络认证,导致海外适配成本高昂。此外,紫光展锐的低毛利率已经成为需要摆脱的困境,其主力芯片T750单价为12-15美元,而高通骁龙4 Gen2价格则在30美元左右,联发科天玑6100+的价格也在20美元以上。
这导致了紫光展锐的毛利率在2024年仅为28%,这也是其研发投入的强度仅为行业平均水平一半的重要原因。不过好在紫光展锐已经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发起试探,在2024年发布的T8300芯片单价已经达到35美元,不过性能上相比骁龙7+ Gen3仍有一定差距。
有紫光展锐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并完成IPO的阶段目标。随后借助IPO完成公司的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芯片设计企业行列。
总结
当前紫光展锐已经成为全球前三、大陆唯一的全场景通信技术芯片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公开向市场销售5G芯片的三家企业之一。此次紫光展锐再次IPO,有望为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更有望成为国产芯片突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