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方德与中国本土晶圆厂达成合作,率先推出汽车级CMOS和BCD技术
关键词: 格罗方德 中国制造战略 汽车级CMOS 知识产权 消费电子需求
尽管由于消费需求低迷,第三季度前景黯淡,但格罗方德仍在中国市场大胆布局。格罗方德正与一家中国本土代工厂达成新协议,加速其“中国制造”战略,并将率先推出汽车级CMOS和BCD技术。
格罗方德公司高管称,目标订单来自在中国有需求的国内外半导体公司,客户在转移晶圆厂时无需重新开发或重新认证芯片设计。
格罗方德强调将保留对知识产权(IP)和质量的完全控制权,同时充分利用在中国的强大客户关系——过去一年,该公司已在电池管理、雷达、微控制器(MCU)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等领域赢得了设计订单。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美国代工厂的汽车芯片已开始向中国客户发货。
值得一提的是,格罗方德CEO Tim Breen指出,此举也引发了中国客户的强烈兴趣,他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国内供应。他补充道,许多客户现在正在推行双源模式——在中国本土生产,同时利用格罗方德的全球影响力服务海外市场。
格罗方德并非唯一一家押注中国本土化的公司。据报道,恩智浦也在考虑与当地晶圆代工厂合作,实现芯片完全在中国生产。尽管恩智浦已在天津运营着一家大型封装测试工厂,但晶圆制造业务仍然集中在其美国和新加坡工厂。
格罗方德对第三季度的业绩预期较为悲观,预计营收为16.8亿美元,远低于华尔街17.9亿美元的预期,原因是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依然低迷。
格罗方德在6月将其投资计划提高至160亿美元,其中新增10亿美元资本支出,30亿美元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AI)服务器芯片的研发。得益于成本削减以及汽车和数据中心领域的稳健增长,格罗方德第二季度营收达到16.9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42美分,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