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时空科技拟收购嘉合劲威 四年亏损7亿逼出跨界赌局

2025-10-20 来源:爱集微
140

关键词: 时空科技 嘉合劲威 跨界收购 存储行业 业绩亏损

在业绩连续四年亏损、累计净亏损接近7亿元的压力下,主营智慧照明工程的时空科技正试图通过一次重大的跨界收购,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10月9日,时空科技发布公告,宣布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存储模组厂商深圳市嘉合劲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同时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公告显示,时空科技已与嘉合劲威的实际控制人张丽丽、陈晖夫妇及其控制的两家管理咨询企业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这些交易对方直接持股比例合计为50.19%,但目前交易仍处于筹划阶段,交易对方范围可能还会调整。

业绩承压,照明主业增长乏力

时空科技于2020年8月上市,主营业务为照明工程系统集成服务。然而,近年来随着景观照明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财务数据显示,时空科技已陷入连续四年亏损的困境。2021年至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6.53万元、-2.09亿元、-2.07亿元、-2.62亿元,累计亏损高达6.96亿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同比有所收窄,但公司营业收入仍同比下降10.95%,应收账款余额超过4亿元。

为扭转局面,时空科技曾尝试向智慧城市和智慧停车业务转型,但效果并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其智慧城市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3.32%。公司此前收购的智慧停车运营公司捷安泊也未达业绩承诺,2024年出现亏损,触发了业绩补偿条款。

业绩持续承压之下,时空科技的控股股东宫殿海曾在今年7月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但因“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而在一周后终止。如今,跨界收购存储企业,被视为时空科技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一搏。

标的公司:国产存储龙头,技术实力突出

本次收购的标的公司嘉合劲威,在国内存储模组领域颇具实力。

嘉合劲威成立于2012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自称“国内最大的内存模组厂商之一”。公司在国产存储行业崛起的过程中表现亮眼:2020年量产首款“中国芯”内存条光威弈Pro系列;2021年率先量产DDR5内存模组,卡位技术迭代节点。

嘉合劲威与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国内存储原厂巨头有深度合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其旗下拥有光威、阿斯加特、神可等知名品牌,产品覆盖消费级、工业级、企业级存储器。

值得注意的是,嘉合劲威的股东背景多元,除了实控人夫妇外,还包括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苏州招赢云腾、温岭市国资等产业资本与地方国资。2023年末,公司完成了超2亿元的C轮战略融资,该轮融资被用于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强化存储领域核心测试技术及产品研发。

在产能方面,嘉合劲威拥有2万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四大生产线。今年9月,总投资3亿元的嘉合劲威科技园主体结构封顶,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其研发和产能。

存储行业景气度高,跨界转型前景引关注

时空科技此次跨界,选择了一个正处于高景气周期的赛道。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报预测,人工智能热潮下,存储芯片行业预计迎来一个“超级周期”。

华西证券研报分析称,在AI的驱动下,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全球存储收入在2024年达到17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再增18%,达到2000亿美元。AI手机、AI PC、AI服务器逐渐成为拉动存储器需求增长的主要三大动力来源。

据央视财经报道,过去半年,全球存储芯片价格持续上涨。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美国闪迪等主要厂商近期陆续通知客户调整报价,现货市场价格也在短时间内快速上行。

据CFM闪存市场最新预测,2025年下半年在DDR4、DDR5、HBM3E等DRAM ASP及bit出货齐增的强驱动力下,加上NAND单价持续回稳,预计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合计高达1932亿美元,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DigiTimes报道,国庆假期期间DRAM现货价格持续走高,DDR4涨幅超过12%,DDR5 16Gb涨8.5%,市场再现“缺货”预期。

资本市场对存储概念也给予了高度热情,例如美光股价累计上涨约60%,铠侠与闪迪股价累计上涨均超过100%。而A股存储芯片板块也表现亮眼,德明利、佰维存储、江波龙、兆易创新、东芯股份等存储芯片厂商股价均大幅上涨。

在行业高景气度的驱动下,A股公司跨界并购存储资产已形成一股风潮。近期典型案例是AI公司开普云拟收购金泰克旗下存储资产,其逻辑清晰——强化存储硬件,与自身AI业务形成“软硬协同”,构建闭环生态。

然而,与开普云相比,时空科技的此次并购引发了市场更大的关注与疑问。一边是深耕城市景观照明与智慧路灯的工程商,另一边是生产内存模组、固态硬盘的半导体企业,两者间的业务协同性似乎并不直观。 时空科技将如何整合技术与市场资源,实现“1+1>2”的效应?关于这一核心的战略逻辑,公司目前尚未给出正面回应。

收购陷“三难”困局

当下,时空科技迫切希望乘上存储行业的强劲东风,一举扭转自身业绩的颓势。但对比交易双方,其自身的经营与资本状况备受关注。

截至停牌前,时空科技市值约35亿元,且面临持续性亏损与应收账款质量压力。而标的方嘉合劲威在2023年末完成超2亿元C轮融资,市场对其估值已达数十亿元量级。尽管双方已签署《收购意向协议》,但公告中关键细节的模糊表述,使这场跨界收购面临三大核心悬念,转型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其一,资金来源尚不明确,构成交易首要挑战。时空科技2025年中报未单独披露货币资金,而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21亿元,短期借款达2.85亿元,现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同时,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287万元,连续多年为负,反映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严重不足。尽管交易采用“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并拟募集配套资金,但现金支付比例与最终来源仍是关键谜题。若现金支付比例过高,公司将面临巨大融资压力;若以股份支付为主,实控人宫殿海(目前持股37.45%)则需在融资需求与控制权稀释之间取得艰难平衡。

其二,估值对价隐含显著风险,博弈过程复杂。嘉合劲威最新财务数据尚未公开,最近参考为其2023年完成的超2亿元C轮融资,市场估值预期已大幅提升。相比之下,时空科技2024年全年营收仅3.41亿元,规模体量可能远小于收购标的。参考存储模组行业估值,头部企业市盈率常处于30倍以上。若嘉合劲威估值达30亿元量级,时空科技或需增发接近自身总股本90%的股份才能完成收购,这与公告中“不导致控制权变更”的表述存在潜在矛盾。更值得警惕的是,时空科技2024年因收购捷安泊已计提商誉减值,若嘉合劲威承诺业绩未能兑现,新一轮商誉减值将严重冲击上市公司利润表。

其三,业务协同实质性缺失,构成长期根本隐患。从照明工程到存储芯片,两家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群体与运营模式上几乎毫无重叠。时空科技的核心能力集中于项目施工与政府关系,而嘉合劲威的业务高度依赖晶圆采购、芯片测试与精密供应链管理。收购公告未阐明交易完成后的业务整合路径,亦未披露是否有半导体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将进入管理团队。纵观市场先例,缺乏产业关联的跨界收购,其预期协同效应大多难以实现。对于缺乏技术积淀与管理经验的时空科技而言,能否驾驭技术密集、周期波动的存储业务,仍是其转型征途中的最大未知数。

消息未出,股价先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收购消息公布前,时空科技股价已出现异动。

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时空科技股价收获涨停,收报35.83元/股,对应公司总市值为35.5亿元,创下年内新高。9月以来,时空科技股价区间累计上涨52.92%。

这已是时空科技近期第二次出现“消息未出,股价先动”的情况。7月24日,时空科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宫殿海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就在该公告发布前一个交易日(7月23日)临收盘前一个小时,时空科技放巨量涨停。然而,仅过了一周,因“实控人与交易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时空科技公告决定终止控制权变更。7月30日复牌的当天,股价被按死“一字”跌停。

目前,时空科技股票已于10月9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本次跨界收购能否最终成行,以及时空科技能否借此实现业绩逆转,市场正密切关注。




app江南
Baidu
map